返回文章列表
中文(香港)

唔好再死記硬背喇!三分鐘包你完全搞清楚「的、地、得」

分享文章
預計閱讀時間 5–8 分鐘

唔好再死記硬背喇!三分鐘包你完全搞清楚「的、地、得」

你係咪都成日遇到呢個情況:寫完一句嘢,成日覺得有啲怪怪哋,翻嚟覆去咁check,最後發現原來係「的、地、得」用錯咗?

唔使擔心,呢三個「de」唔單止係外國學習者嘅噩夢,就連我哋自己都成日搞亂晒。

傳統嘅語法解釋成日都話,「的」後面跟住名詞,「地」後面跟住動詞,「得」前面係動詞……聽落似啲悶到抽筋嘅數學公式,記住咗都好快會唔記得。

今日,我哋徹底拋開晒啲複雜嘅規矩。我哋換個角度諗,將呢三個字想像成電影片場入面嘅三個唔同角色,你即刻就會明白佢哋嘅分別。


1. 「的」:萬能嘅「標籤師」

想像吓,「的」嘅工作就係幫所有嘢貼標籤。佢嘅任務係話你知「呢舊嘢係點樣㗎?」或者「呢舊嘢係邊個嘅?」。

佢總係跟喺名詞(人、事、物)前面,似一個忠誠嘅助理,幫你將描述同主體連接埋一齊。

  • 貼上「邊個嘅」標籤:

    • 電話 (The phone that belongs to me)
    • 媽咪餸 (The dish made by Mom)
  • 貼上「點樣嘅」標籤:

    • 紅色汽車 (A car that is red)
    • 一個有趣故仔 (A story that is interesting)
    • 嗰個唱緊歌朋友 (The friend who is singing)

記住: 當你想描述一件嗰陣時,就派出「標籤師」——


2. 「地」:專業嘅「動作指導」

而家,想像「地」係片場嘅動作指導。佢總係喺演員(動詞)出場,大聲嗌指令,話畀演員聽要「點樣」去表演

「地」嘅職責係修飾動作,令一個簡單嘅行為變得生動具體。佢將一個形容詞,變成咗表演嘅方式。

  • 慢慢地行過嚟。(動作指導嗌:「慢啲!」)
  • 開心地笑咗。(動作指導嗌:「要開心!」)
  • 我哋認真地聽書。(動作指導嗌:「攞出認真嘅態度!」)

記住: 當你想描述一個動作嘅過程或者方式嗰陣時,就請「動作指導」——。佢永遠企喺動詞前面,發號施令。


3. 「得」:苛刻嘅「影評人」

最後,我哋嚟睇吓「得」。佢係一位影評人,總係喺表演結束先會出現。佢嘅工作係為頭先嘅表演評分,評價呢個動作做得「點樣」

「得」用嚟補充說明一個動作嘅結果或者程度。佢永遠跟喺動詞後面,畀出最終嘅評價。

  • 你跑太快喇!(影評人睇完賽跑,評價話:「快!」)
  • 佢中文講好流利。(影評人聽完佢講嘢,評價話:「流利!」)
  • 琴晚瞓好唔好?(影評人問你琴晚嘅「瞓覺」呢個表演,結果點樣?)

記住: 當你想評價一個動作嘅結果或者水平嗰陣時,就畀「影評人」——,出場。


總結吓,唔使記規矩,記住場景就得:

  • 描述一件嘢? → 用「標籤師」 (例如:我隻貓)
  • 指導一個動作點樣做? → 用「動作指導」 (例如:靜靜地行)
  • 評價一個動作嘅結果? → 用「影評人」 (例如:唱得好好)

下次再唔確定用邊個「de」嗰陣時,唔好再背誦語法喇。問吓自己:我係咪貼緊標籤、指導緊動作,定係評緊分呢?

答案會即刻變得清晰。

當然,掌握語言最好嘅方法係喺真實嘅對話入面練習。但同外國人交流嗰陣時,我哋成日都會擔心自己用錯詞,或者聽唔明對方嘅意思,呢種感覺好打擊自信心。

如果你想喺毫無壓力嘅情況下提升溝通能力,可以試吓 Intent。佢係一個內置咗AI翻譯嘅傾偈App,令你能夠同全世界嘅人用母語自然咁交流。當你唔肯定用詞嗰陣時,AI可以幫你實時校對同翻譯,令你喺實踐中輕鬆掌握好似「的、地、得」呢啲咁微妙嘅用法,自信咁表達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