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文章列表
中文(香港)

唔好再問一個人可以學識幾多種語言喇,呢個問題根本就問錯咗

分享文章
預計閱讀時間 5–8 分鐘

唔好再問一個人可以學識幾多種語言喇,呢個問題根本就問錯咗

你有冇試過喺夜闌人靜嗰陣,碌緊片,見到啲可以流利切換七、八種語言嘅「大神」,然後默默地問自己:一個人嘅腦袋,究竟可以裝得落幾多種語言?

呢個問題,就好似一個魔咒咁。佢既可以點燃我哋學習嘅熱情,亦都成日令我哋感到焦慮同埋挫敗。我哋沉迷於「數量」,彷彿學識嘅語言越多,就越厲害。

但係今日,我想同你講:我哋可能由一開始,就已經問錯咗個問題。

你嘅目標係「打卡」定係「品嚐」?

等我同你講個小故事。

想像一下,有兩種「美食家」。

第一種,我哋叫佢做「打卡王」。佢個電話相簿度,儲滿晒喺各種網紅餐廳嘅自拍。佢可以好快咁數出一百間餐廳嘅名,對於每間舖頭嘅招牌菜都如數家珍。但如果你問佢,嗰道菜點解好食?背後嘅烹飪技巧同埋文化係啲咩?佢可能會呆咗,然後好快咁轉去下一間餐廳嘅話題。對佢嚟講,食物係用嚟「收集」同埋「炫耀」嘅,係一張張打卡記錄。

第二種,我哋叫佢做「真正嘅美食家」。佢可能冇去過咁多間餐廳,但係佢坐低嘅每一餐,都會用心品味。佢可以食得出主廚喺醬汁入面藏住嘅巧思,可以同你傾呢道菜喺當地文化入面嘅變遷。佢享受嘅唔單止係味道,更係食物背後嘅故事、人情味同埋世界。對佢嚟講,食物係用嚟「連結」同埋「體驗」嘅。

而家,我哋再回頭睇下語言學習。你覺得,你想成為邊一種人?

語言唔係郵票,唔好淨係顧住集郵

好多人唔覺意間,活成咗語言學習入面嘅「打卡王」。

佢哋追求喺履歷表上寫低「精通五國語言」,熱衷於用20種語言講「你好」。呢樣嘢聽落好型,但有時卻不堪一擊。

歷史上就有一個著名嘅「出洋相」現場。一位號稱掌握58種語言嘅奇人,被邀請上電視節目。主持人搵咗幾個唔同國家嘅母語者現場提問。結果,喺七個問題入面,佢只係口窒窒咁答啱咗一個。個場面都幾尷尬。

佢就好似一個收藏咗無數本米芝蓮指南,但從來都冇真正品嚐過一道菜嘅「打卡王」。佢嘅語言知識,係脆弱嘅展品,而唔係可以拎嚟溝通嘅工具。

呢個畀我哋所有語言學習者敲響咗警號:語言嘅價值,唔係在於你「知」幾多,而係在於你「用佢」嚟做啲咩。

真正嘅高手,都係用語言嚟「開門」

我識得一啲真正嘅語言高手。佢哋可能唔會將「我識40種語言」掛喺嘴邊,但當你同佢哋傾偈嘅時候,你會發現佢哋對每種語言同埋佢背後嘅文化,都抱住巨大嘅好奇心同埋深刻嘅理解。

佢哋學習語言,唔係為咗喺自己嘅護照上多蓋一個「語言印章」,而係為咗得到一把可以打開新世界大門嘅鎖匙。

  • 學一門語言,就係多一個角度睇世界。 你可以睇得明原版嘅書,睇得明未經翻譯嘅電影,理解另一種文化下嘅幽默同悲傷。
  • 學一門語言,就係多一種方式連結他人。 你可以同一個異國嘅朋友,用佢嘅母語進行一場深入嘅對話,感受嗰種跨越文化隔閡嘅溫暖同埋共鳴。

呢個先係語言學習最迷人嘅地方。佢唔係一場關於數字嘅競賽,而係一段不斷發現、不斷連結嘅旅程。

所以,唔好再糾結「一個人最多可以學幾多種語言」喇。不如問下自己:「我想用語言,去打開邊個世界嘅大門?」

就算你只學識咗一門新嘅語言,只要你識得用佢嚟識到一個朋友,睇得明一個故事,你就已經係一個比任何「打卡王」都成功嘅「美食家」喇。

當然,喺今日,想開啟一段跨文化對話,亦都變得前所未有咁簡單。似 Intent 呢啲傾偈App,內置咗強大嘅AI翻譯功能,佢就好似你嘅私人嚮導,可以幫你輕鬆地同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嘅人開始第一次對話。佢為你掃清咗最初嘅障礙,令你可以即刻「品嚐」到跨文化交流嘅樂趣。

最後,請記住:語言唔係牆上嘅戰利品,而係手上嘅鎖匙。重要嘅唔係你擁有幾多把,而係你用佢哋打開咗幾多道門,見到咗幾多唔一樣嘅風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