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文章列表
中文(台灣)

你不是學不好英文,你只是用「健身冠軍的菜單」在練深蹲

分享文章
預計閱讀時間 5–8 分鐘

你不是學不好英文,你只是用「健身冠軍的菜單」在練深蹲

你是不是也一樣?

在網路上收藏了一堆「學英文秘笈」,其中一定有一篇叫做「跟讀法 (Shadowing)」。文章把它吹得神乎其神,說是口譯專家都在用的秘密武器。

於是你滿懷希望,戴上耳機,點開一段 CNN 新聞。結果不到十秒,你就只想把手機摔在地上。

「這說的是人話嗎?也太快了吧!」 「我連第一個字都還沒聽懂,他已經講完一整句了。」

挫敗感瞬間淹沒了你。最後你得出結論:「跟讀法根本沒用,我果然沒有語言天份。」

先別急著否定自己。問題不在你,也不在跟讀法。

問題在於,你拿了世界健身冠軍的訓練菜單,去練你第一天的深蹲。


學語言,就像上健身房

想像一下,你第一天走進健身房,目標是練出好身材。教練走過來,直接遞給你一張紙,上面寫著:「深蹲 200 公斤,10 組。」

你肯定會覺得教練瘋了。別說 200 公斤,光是空槓你都可能站不穩。硬要嘗試的下場,不是放棄,就是受傷。

很多人用「跟讀法」學英文,犯的就是這個錯。

「跟讀法」本身,是一個非常高效的進階訓練。它要求你像影子一樣,緊跟著母語人士的聲音,模仿他們的發音、語調、節奏和連音。這就像要求你模仿一個專業運動員的完整、高速、高難度的動作。

這能鍛鍊到你耳朵的「聽力肌肉」和嘴巴的「口說肌肉」,讓兩者完美協調。效果當然驚人。

但前提是,你的肌肉得先有點基礎力量。

如果你連基本的單字發音都不準、句子結構都看不懂,就直接去跟讀一段充滿專業術語、語速飛快的演講——這就等於一個新手,連深蹲怎麼蹲都不知道,就想直接挑戰世界紀錄。

當然會失敗。


給新手的「跟讀法」正確蹲法

那麼,我們該如何正確地「蹲」下去,而不是直接被壓垮?忘掉那些複雜的教材,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。

1. 挑選你的「重量」:從「空槓」開始

不要再點開新聞或電影了,那對現在的你來說是 200 公斤的槓鈴。

你的「空槓」應該是:

  • 兒童故事或有聲書: 句子簡短、用詞簡單、語速極慢。
  • 語言學習教材的初級對話: 專為學習者設計,發音清晰,有刻意停頓。

重點是,這份材料你只看文字稿,就能懂 90% 以上。這才是適合你的重量。

2. 分解你的「動作」:先看,再聽,後跟讀

健身冠軍的動作一氣呵成,但他們也是從分解動作開始練的。

  • 第一步:看懂腳本。 先別急著聽。把文字稿看一遍,查清楚所有不懂的單字和文法。確保你完全明白這段話在說什麼。
  • 第二步:專心聆聽。 現在,戴上耳機,對照著腳本,反覆聽音檔。目標是把「文字」和「聲音」對應起來。哦,原來 "get up" 是這樣連在一起唸的!
  • 第三步:放慢跟讀。 開始跟讀。一開始,你甚至可以按暫停,一句一句跟。目標不是速度,而是模仿的準確度。像個學人精一樣,模仿他的語氣、停頓,甚至是嘆氣聲。
  • 第四步:正常速度跟讀。 當你對句子熟悉後,嘗試用正常速度,像影子一樣跟著音檔。你會發現,因為你已經完全理解內容,也熟悉了聲音,這次跟起來輕鬆多了。

3. 設定你的「組數」:每天 15 分鐘,比一天 2 小時更有效

健身最怕「三分鐘熱度」。今天狂練三小時,然後痠痛一個禮拜不敢再來。

語言學習也是一樣。與其週末花半天時間苦練,不如每天堅持 15 分鐘。

把一個 1 分鐘的音檔,用上面的步驟重複練習 15 分鐘。這短短的 15 分鐘,會比你盲目跟讀 2 小時的新聞效果好上百倍。

堅持三個月,你會驚訝地發現,你的耳朵變敏銳了,嘴巴也變靈活了。你不再是那個被 200 公斤壓垮的新手,你已經能輕鬆駕馭適合你的重量,並且準備好挑戰下一個級別。


最好的練習,是找個「陪練夥伴」

當你在健身房練好了一些基本動作,下一步是什麼?是找個陪練夥伴,在真實的互動中應用你學到的技巧。

語言也是。當你透過跟讀練好了一些「口說肌肉」,就該把它們用在真實的對話中。

這時你可能會擔心:「我說得不好怎麼辦?對方聽不懂怎麼辦?聊不下去很尷尬…」

這就是像 Intent 這樣的工具能派上用場的地方。它就像你的「專屬陪練員」,內建了即時 AI 翻譯。你可以隨時隨地和世界各地的人用他們的母語聊天,而不用擔心詞不達意。

當你卡住時,AI 會幫你一把;當你不懂時,翻譯會給你提示。它讓你把在「訓練室」裡練的肌肉,安全地拿到「實戰場」上用,建立真正的溝通自信。

所以,別再說自己沒天份了。你只是需要一個正確的開始。

放下那 200 公斤的槓鈴,從今天起,拿起你的「空槓」,用正確的姿勢,蹲下第一個完美的深蹲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