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文章列表
中文(台灣)

越南語「潛規則」:掌握這3個「萬用公式」,菜鳥也能秒變當地人

分享文章
預計閱讀時間 5–8 分鐘

越南語「潛規則」:掌握這3個「萬用公式」,菜鳥也能秒變當地人

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?

在國外旅行,走進一家小店,想買個東西。結果除了用手指指點點、瘋狂比劃,最後在「多少錢」這個環節徹底卡關。尤其是在越南,聽到一串帶著好幾個零的天文數字,瞬間大腦當機,只能尷尬地笑笑,然後把錢包裡所有面額的錢都攤開,讓老闆自己拿。

別擔心,這幾乎是每個遊客的「通關」惡夢。

但如果我告訴你,學越南語根本不需要背下一整本字典?它更像是學做菜。你不需要認識世界上所有的香料,只需要掌握幾味核心的「醬料」。一旦你掌握了這些「萬用公式」,就能輕鬆組合出各種道地的「菜色」(句子),像個當地人一樣自如溝通。

今天,我們就來解鎖三個越南語裡最實用的「秘密醬料」。


醬料一:給所有形容詞加「特效」的 rất

想表達「好吃」,但又覺得不夠強烈?想說「漂亮」,但又覺得少了點什麼?

這時候,你需要的第一味醬料就是 rất (發音:/zət/,類似中文的「熱」)。

它的作用只有一個:放大你後面形容詞的「威力」。它就是中文裡的「很」和「非常」。

用法超級簡單,記住一個公式就行:

rất + 形容詞 = 非常/很...

  • 想說「很好吃」?越南人會說 rất ngon
  • 想說「非常漂亮」?那就是 rất đẹp
  • 天氣「非常熱」?就是 rất nóng

看到了嗎?rất 就像是做菜前淋上的第一匙醬油,永遠放在「主料」(形容詞)的前面,讓味道立刻升級。

還有一個詞 lắm 意思也差不多,但它更像點綴用的蔥花,要放在最後。比如 đẹp lắm(很美),語氣更隨和一些。但對於初學者,只要記住 rất,你就解鎖了90%的強調用法。


醬料二:瞬間看懂天價帳單的「K字訣」

在越南買東西,最讓人頭痛的就是價格。一碗河粉可能要 「50,000 盾」,一個水果要 「40,000 盾」。這麼多零,到底是多少錢?

別慌,當地人早就有一套「潛規則」了。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味醬料——「K字訣」

「K」代表「kilo」,也就是「千」(nghìn)。越南人為了方便,會自動把價格末尾的三個零,在腦子裡換成一個「K」

  • 40,000 盾?他們會直接說 40 nghìn,你聽起來就是「四十千」,腦子裡記成 40K 就行。
  • 100,000 盾?就是 100K
  • 500,000 盾?就是 500K

這個小技巧,能讓你瞬間從一堆零裡解放出來,立刻跟上當地人的節奏。下次再聽到價格,別數零了,直接聽前面的數字,後面加上個「K」就行。是不是一下就清晰了?


醬料三:結帳找錢的「一來一往」邏輯 trảtrả lại

好了,你知道了價格,現在要付錢了。假設一公斤橘子 40K,但你只有一張 100K 的大鈔,該怎麼說?

這裡就要用到我們的第三個「萬用公式」了,它完美體現了越南語的簡潔邏輯。

首先,記住一個核心動詞:

  • trả (發音:/t͡ɕa᷉ː/,類似「 giả」的第三聲) = 支付 / 還

所以,「付錢」就是 trả tiền。在任何餐廳或商店,你想結帳,只要說一句 Tôi muốn trả tiền (我要付錢),對方就明白了。

但最妙的是「找錢」怎麼說。

越南語裡有一個神奇的副詞 lại,意思是「回來」或「再次」。

於是,奇妙的化學反應發生了:

trả (支付) + lại (回來) = trả lại (找錢)

這個邏輯太美了——「我付給你,你再付回來給我」,這不就是「找錢」嗎?

所以,整個結帳流程就像一段簡單的雙人舞:

  1. 你拿出 100K,遞給老闆說:Tôi trả anh 100 nghìn. (我付你10萬/100K。)
  2. 老闆收下錢,找給你 60K,然後說:Trả lại chị 60 nghìn. (找回給您6萬/60K。)

你看,沒有複雜的文法,就是 trảtrả lại 的一來一往。掌握了這個組合,你在任何交易場景都不會再手足無措。

從「比劃」到「對話」,你只差一個好工具

掌握了這三個「秘密醬料」,你已經能自信地處理很多日常交流了。你會發現,語言不是一堵高牆,而是一座橋梁,而你已經有了搭建這座橋的第一塊基石。

當然,真實的對話總有意外。如果老闆用你不懂的詞問你問題怎麼辦?

這時候,一個聰明的「口袋軍師」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像 Intent 這樣的聊天 App,內建了強大的AI即時翻譯功能,就能幫你輕鬆應對。它就像你身邊一個懂越南語的朋友,可以即時幫你翻譯對方的話,也會把你用中文想說的話,立刻變成道地的越南語。這樣一來,你不僅能買東西,還能真正地和對方聊上幾句。

想和世界上的任何人交朋友,不妨從這裡開始:https://intent.app/

下一次,別再只用手指和計算機了。試試用這幾個簡單的「萬用公式」,你會發現,一次簡單的購物,也能變成一次溫暖而有趣的跨文化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