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學語言嘅方法,可能一開始就錯咗
我哋好多人都試過咁嘅經歷:花咗好幾年學英文,背咗無數個生字,結果撞到外國人,都係識講一句「How are you?」。又或者,我哋總係覺得學語言就應該由『你好』、『多謝』開始,為咗可以同當地人傾計,為咗去旅行。
但如果我話你知,有種更強大嘅學習方式,佢唔係追求『流利對話』,而係將語言當成一把鎖匙,去解鎖一個你真正著迷嘅世界呢?
今日,我想同你分享一個故仔。故仔嘅主角係一位喺德國研究拜占庭歷史嘅台灣博士生。為咗佢嘅研究,佢硬係將自己『逼』成德文、法文、古希臘文同拉丁文嘅『解碼者』。
將學語言,睇成一場偵探遊戲
想像一下,你係一個頂尖偵探,接手咗一單塵封千年嘅懸案——拜占庭帝國興衰嘅謎團。
呢單案太古老喇,所有嘅原始卷宗(第一手史料)都係用兩種古老嘅密碼(古希臘文同拉丁文)寫成嘅。想睇得明呢啲第一手證據,你必須要先學識破解呢兩種密碼。
更麻煩嘅係,過去一百年嚟,全世界最勁嗰幾位偵探(現代學者)都研究過呢單案。佢哋用各自嘅母語——德文同法文——寫低咗海量嘅分析筆記。佢哋嘅研究成果係破案嘅關鍵線索,你根本避唔開。
點算?
唯一嘅辦法,就係將自己變成一個通曉多國語言嘅『神探』。
呢位歷史學博士,就係咁樣一位『神探』。佢嘅目標唔係學識用拉丁文點一杯咖啡,而係要能夠讀得明西塞羅嘅著作,睇穿千年歷史嘅迷霧。佢學德文同法文,都唔係為咗同人閒聊,而係為咗能夠企喺巨人嘅肩膀上面,睇得明最前沿嘅學術研究。
你睇,當學習目標由『日常交流』變成『破解謎案』嗰陣,成個學習嘅邏輯都變晒。
你嘅『點解』,決定咗你個『點學』
呢位博士嘅學習路徑,完美咁演繹咗呢個道理:
-
古希臘文同拉丁文:只讀,唔講。 佢嘅老師上堂唔係教『你好嗎』,而係直接攞出凱撒嘅《高盧戰記》,一開始就分析語法結構。因為目標係閱讀文獻,所以所有教學都圍繞住呢個核心去展開。佢學咗一年半嘅古希臘文,甚至仲未識用嚟做簡單嘅問候,但呢個並冇妨礙佢閱讀嗰啲艱深嘅古代文獻。
-
德文同法文:為咗『破案工具』。 佢必須用德文同導師、同學進行深度學術研討,所以德文聽講讀寫都要夠掂。而法文,就係閱讀海量研究資料嘅必備工具。呢兩種語言,係佢喺學術圈生存同戰鬥嘅武器。
呢個故仔畀我哋最大嘅啟發係:唔好再問『點樣學好一門語言』,先問下自己『我點解要學』。
係想睇得明一部冇字幕嘅法國電影?係想閱讀一本日本作家嘅原版小說?定係想同世界各地嘅同行交流,一齊完成一個項目?
你個『點解』越具體、越迫切,你嘅學習就越有方向,亦都越有動力。你唔會再糾結喺『呢個生字冇用』,因為你知,你學嘅每一個詞、每一條語法,都係為咗你嗰個『寶庫』配一把鎖匙。
語言,係連接世界嘅橋樑
有趣嘅係,呢位博士嘅英文口語,反而係喺德國練出嚟嘅。
喺佢嘅研究範疇,聚集咗嚟自瑞典、巴西、意大利等世界各地嘅學者。當大家聚埋一齊嗰陣,英文就成為咗最方便嘅通用語言。正正係呢種真實嘅、為咗解決問題嘅交流需求,令佢嘅英文能力突飛猛進。
呢個正正證明咗,語言嘅本質係連接。無論係連接古代嘅智慧,定係連接現代唔同文化背景嘅人。
喺全球化嘅今日,我哋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咁樣嘅『連接者』。可能你唔需要好似佢咁掌握四五種語言,但係擁有一個可以隨時打破溝通隔閡嘅工具,毫無疑問會令你行得更遠。而家,好似 Intent 呢種通訊App,已經可以透過內置嘅AI實時翻譯,令你輕鬆咁同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嘅人用母語交流。呢個就好似畀你嘅思想裝上咗一個『萬能翻譯器』,令連接變得前所未有咁簡單。
所以,唔好再將學語言當成一門苦差事喇。
搵到嗰個令你心動嘅『點解』,搵到嗰個你想解開嘅『謎團』。然後,將語言當成你嘅探險工具,勇敢咁去探索嗰個更廣闊嘅世界啦。你會發現,學習嘅過程唔再係痛苦嘅掙扎,而係一場充滿驚喜嘅發現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