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文章列表
中文(台灣)

為什麼你背的單字總是忘?因為你學習語言的方式,從一開始就錯了

分享文章
預計閱讀時間 5–8 分鐘

為什麼你背的單字總是忘?因為你學習語言的方式,從一開始就錯了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?

花了好幾個晚上,終於記下一長串單字列表。但沒過幾天,它們就像從未出現過一樣,從你的腦海裡消失得無影無蹤。你對著App打卡,對著書本苦讀,但學習語言感覺就像往一個漏水的桶子裡倒水——辛苦,且收穫甚微。

為什麼會這樣?是我們身為成年人,大腦已經「生鏽」了嗎?

都不是。問題在於,我們一直用錯誤的方式在學習

別再「讀」食譜了,動手做一次菜吧

想像一下,你想學做一道紅燒肉。你是只抱著一本食譜,反覆背誦「切塊、汆燙、炒糖色、慢燉」這些詞彙,還是會走進廚房,親手試一次?

答案顯而易見。你只有親手切肉、感受油溫、聞到醬油的香氣,你的身體和大腦才會真正「學會」如何做這道菜。下次再做,你可能連食譜都不需要了。

學習語言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
我們總以為學語言就是「背單字」和「記文法」,就像在讀一本永遠做不出來的食譜。但語言的本質不是一門知識,而是一項技能,一項需要全身心參與的技能。

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子學語言那麼快。他們不是在「學習」,而是在「玩耍」。當媽媽說「抱抱」時,他們會伸出雙臂;當爸爸說「不可以」時,他們會縮回小手。每一個詞都與一個具體的動作、一種真實的感覺緊密相連。

他們是在用身體「做菜」,而不是用眼睛「讀食譜」。

你的大腦,更喜歡「動起來」的記憶

科學告訴我們,我們的大腦不是一個用來存放單字的「文件櫃」,而是一張由無數神經元連接而成的「網路」。

當你只是默讀「jump」這個單字時,大腦裡只有一個微弱的訊號。但當你一邊讀「jump」,一邊真的跳起來時,情況就完全不同了。你的視覺、聽覺、運動皮層都被同時活化,它們會一起編織一張更強大、更牢固的記憶網絡。

這個動作,就像給記憶的路徑鋪上了一層「高速公路」,訊息傳遞得更快,也更不容易被遺忘。

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年後,你可能忘了某句詩,卻永遠忘不了如何騎腳踏車。因為騎腳踏車是一種身體記憶,它被刻在了你的肌肉和神經裡。

如何像「做菜」一樣學語言?

好消息是,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都保留著這種強大的學習能力。現在,你只需要重新喚醒它。

忘掉枯燥的單字列表,試試這些方法:

  1. 把單字「演」出來:學「開門」(open the door)時,就真的去做開門的動作;學「喝水」(drink water)時,就拿起杯子喝一口。把你的房間變成一個互動舞台。
  2. 玩「指令遊戲」:找個朋友,用你正在學的語言玩「Simon Says」(西蒙說)的遊戲。比如,「Simon says, touch your nose」(西蒙說,摸摸你的鼻子)。這不僅有趣,還能讓你在無意識中快速反應。
  3. 用身體講故事:學習一個新故事或對話時,試著用誇張的肢體語言把它表演出來。你會發現,故事情節和單字都記得異常牢固。

核心就一點:讓你的身體參與進來。

當你把語言從一項「腦力勞動」變成一場「全身運動」時,你會發現它不再是負擔,而是一種樂趣。記憶不再需要刻意,而是自然發生。

當然,當你透過身體掌握了基本詞彙和感覺後,下一步就是把它們用到真實的對話中去。但如果身邊沒有語言夥伴怎麼辦?

這時候,科技就能幫上大忙。像 Intent 這樣的聊天應用程式,它內建了AI即時翻譯,讓你能和全世界的人無障礙交流。你可以大膽地用你剛學會的詞彙和動作去表達,即使說錯了,對方也能透過翻譯理解你,你也能立刻看到最道地的說法。它把語言練習從一場緊張的「考試」,變成了一次輕鬆有趣的真實對話。

所以,別再抱怨自己記性差了。你不是記性差,你只是用錯了方法。

從今天起,別再當一個語言的「美食評論家」,只看不做。走進「廚房」,動手「烹飪」你的新語言吧。你會驚訝地發現,你的大腦原來這麼會「學習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