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文章列表
中文(香港)

別再「死記」英文喇,你應該「品嚐」吓佢

分享文章
預計閱讀時間 5–8 分鐘

別再「死記」英文喇,你應該「品嚐」吓佢

你試過有冇呢種困惑:

讀咗十幾年英文,死記咗過千個生字,文法規則倒背如流。但係一撞到外國人,個腦就即刻一片空白,憋咗半日,先至勉強講到句 「Hello, how are you?」

我哋總係以為學語言就好似解數學題咁,只要將公式(文法)同變數(生字)全部記熟晒,就可以計到正確答案。但係結果呢?我哋就變成咗語言上嘅「理論巨人,行動矮子」。

問題出喺邊度?

因為我哋由一開始就搞錯咗。學語言,從來都唔係「學習」,而係更加似學「煮嘢食」。


你係咪死記食譜,定係學緊煮嘢食?

想像一下,你想學煮一道地道嘅意大利粉。

有兩種方法:

第一種,你買咗本厚厚嘅意大利美食大全,將入面所有食材嘅名稱、產地、營養成分,同埋所有烹飪動詞嘅定義都背到滾瓜爛熟。你甚至可以默寫出一百種番茄醬嘅配方。

但你一次都冇入過廚房。

第二種,你走入廚房,身邊有個意大利朋友。佢俾你聞吓羅勒嘅香氣,試吓初榨橄欖油嘅味道,感受吓麵團喺手中嘅質感。你可能會甩甩咳咳,甚至會將鹽當糖,但你親手煮咗第一碟,可能唔係完美但熱辣辣嘅意大利粉。

邊一種方法可以俾你真正學識煮嘢食?

答案不言而喻。

我哋過去嘅語言學習,就係第一種方法。生字表係食材,文法規則係食譜。我哋一直都瘋狂咁「死記食譜」,但係就唔記得咗語言嘅最終目的係「品嚐」同「分享」呢味菜。

語言唔係躺喺書本入面嘅僵硬知識,佢係生動嘅,有溫度嘅,帶住一個國家文化氣息嘅「風味」。你只有親自去「品嚐」佢,喺真實嘅對話中感受佢嘅節奏、幽默同情感,你先至可以真正掌握佢。


點樣先可以成為一個「語言美食家」?

唔好再將自己當成一個備試嘅學生,開始將自己當成一個探索新風味嘅「美食家」。

1. 改變目標:不求完美,但求「食得」

唔好再諗住「等我死記晒呢5000個生字先再講」,呢就好似諗住「等我死記晒所有食譜先再煮嘢食」一樣咁荒謬。你第一個目標,應該係煮到一道最簡單嘅「番茄炒蛋」——用你僅僅識得嘅幾個字,完成一次最簡單嘅真實對話。就算只係問吓路,或者叫杯咖啡都好。當你成功嗰一刻,嗰種成就感,遠遠比起試卷上面嘅滿分更鼓勵人心。

2. 搵到廚房:創造一個真實語境

最好嘅廚房,就係有真人、有真正生活氣息嘅地方。對於語言嚟講,呢個「廚房」就係同母語者交流嘅環境。

我知,呢個好難。我哋身邊冇咁多外國人,亦都怕自己講錯會瘀。呢就好似一個廚藝新手,總係擔心將廚房搞到一鑊泡咁。

幸運嘅係,科技俾咗我哋一個完美嘅「模擬廚房」。例如像 Intent 呢類工具,佢就好似一個內置咗翻譯助手嘅全球聊天室咁。你可以隨時隨地搵到一個嚟自世界另一邊嘅朋友,大膽咁開口。講錯咗?AI 翻譯會即刻幫你修正,對方可以輕鬆理解你嘅意思,你亦都可以即刻學到最地道嘅表達方式。

喺呢度,冇人會嘲笑你嘅「廚藝」,每一次交流都係一次輕鬆有趣嘅烹飪練習。

撳呢度,即刻走入你嘅「語言廚房」

3. 享受過程:品嚐文化,而唔係淨係生字

當你可以用另一種語言交流嘅時候,你會發現一個全新嘅世界。

你會知道,原來唔同國家嘅人有唔同嘅幽默感;你會明白,點解一個簡單嘅字喺佢哋嘅文化入面有咁深厚嘅含義;你甚至可以透過同佢哋傾偈,「雲品嚐」到佢哋家鄉嘅美食,了解佢哋嘅生活。

呢個先至係語言學習真正嘅魅力所在。佢唔係一份苦差事,而係一場美味嘅冒險。

所以,唔好再淨係做一個收藏食譜嘅人喇

走入廚房,親自試吓語言嘅滋味啦。你會發現,佢比起你想像中美味得多。